TOP

【刘秀系列故事③】乐此不疲 勤政光武
2020-08-05 10:14:37 来源: 浏览:

   

编者按: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,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君之一。刘秀在位三十三年,坚持不懈地推行仁政,践行勤政,实行俭政,成就了“光武中兴”的丰功伟业。他直接或间接创造诸如推心置腹、披荆斩棘、疾风知劲草、有志者事竟成、克己奉公、手不释卷等一百多条沿用至今的成语,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大量优秀基因,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形成,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学校宣传部、科技处、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刘秀系列小故事,让大家感受东汉历史的波澜壮阔,体会光武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古人智慧,厚植文化素养,增强文化自信。


光武帝能够创造“光武中兴”的伟大事业,靠的不仅仅是宏伟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,而且还有扎扎实实的执行力和善作善成的落实力,那就是“勤政”。光武帝可谓是勤政敬业的楷模。

东汉王朝建立后,光武帝勤于政事,日夜操劳。“每旦视朝,日仄乃罢”。“数引公卿、郎、将议论经理,夜分乃寐”。皇太子见光武帝勤劳不怠、夜以继日,十分担心他累坏了身体,于是劝谏他说:“陛下有禹汤之明,而失黄老养性之福,愿颐爱精神,优游自宁。”提醒父亲注意休息,爱惜身体。光武帝则不以为然,回答说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”。这就是成语“乐此不疲”的出处。

《后汉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史书上记载了大量光武帝勤政的事迹。归纳起来,大致如下:

一是身先士卒,御驾亲征。

刘秀登基做皇帝时,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统一。从公元25年到公元36年,刘秀用十二年时间进行了统一中国的战争。在此期间,刘秀勤政最直接的表现,就是参与战争,指挥战争,每遇大的战事,必御驾亲征,身先士卒。如:

建武二年(公元26年),“秋八月,帝自将征五校。”建武三年(公元27年)正月,“余众南向宜阳,帝自将征之。”

建武三年三月,“帝自将征邓奉,幸堵阳”(汉代县名,治所在今河南省方城东)。“夏四月,大破邓奉于小长安,斩之。”建武四年(公元28年)十一月,“幸宛。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秦丰于黎丘。十二月,丙寅,进幸黎丘。”刘秀亲临家乡襄阳,指挥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攻盘踞在黎丘(即今鹿门山)的秦丰。建武八年(公元32年)正月,“帝自征嚣,……”(嚣,即隗嚣,甘肃一带的割据势力首领)。建武十一年(公元35年),“帝自将征公孙述,大破之。”

《资治通鉴》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:“夏,闰四月,帝自将征隗嚣,光禄勋汝南郭宪谏曰:‘东方初定,车驾未可远征。’乃当车拔佩刀以断车靷。帝不从,西至漆。”说的是光武帝准备御驾亲征陇地的隗嚣,光禄勋郭宪极力劝谏,甚至拔出刀来,砍断了马牵引车的皮带,以阻止光武帝亲征。光武帝不同意,坚持亲征,带领大军来到了漆县(汉代县名,即今陕西省彬县)。

这里,关键是“帝不从”三个字,它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光武帝亲征的坚定态度,体现了光武帝身先士卒的勤政精神。

二是巡视各地,体察民情。

光武帝几乎年年到各地巡察,有时甚至一年数次。在当时全国战事频繁,一边打仗一边理政的情况下,光武帝这样四处奔波,其精力投入之大可想而知;在当时道路简陋、车驾落后的条件下,其风尘仆仆、鞍马劳顿的辛苦可想而知。

三是坚持朝会,从不懈怠。

光武帝按照汉朝规制,除领兵出征和外出巡视外,都坚持按时朝会,与文臣武将共商国事。据《后汉书・循吏列传》记载:“数引公卿郎将,列于禁坐,广求民瘼,观纳风谣。”也就是说光武帝多次招来大臣们,坐在御前,广泛地了解民间疾苦,收集阅读反映民风民情、民生民怨的民歌民谣。而且每次朝会,总是把工作量安排得很满,“日仄乃罢”(太阳落山才罢朝)。


(作者:湖北文理学院刘秀研究所客座教授 赵正鹏)

】【打印繁体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[刘秀系列故事④]厉行节约,俭政光武 下一篇[刘秀系列故事②] 宽弛刑律 柔待百姓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